思政教育
今日小暑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宋)晏几道《鹧鸪天》节选

 

 

 

薰风愠解引新凉

小暑神清夏日长

断续蝉声传远树

呢喃燕语倚雕梁

 

今日2314

迎来小暑节气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

炎炎盛夏正向我们走来

 

 

小暑有三候

 

一候温风至

滚滚热浪

翻腾在大地

可树荫下的微风

却总有一份恬静、一丝清凉

 

 

二候蟋蟀居宇

蟋蟀逃离晒得发烫的田地

来到房屋屋檐下

唱着歌享受时光

 

 

 

三候鹰始鸷

老鹰在天际徜徉、盘旋

享受阵风带来的清凉

 

 

 78.jpg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正值初伏前后

天气渐渐变得闷热潮湿

“桑拿模式”即将开启

 

究竟会有多热呢?

万瓦鳞鳞若火龙

日车不动汗珠融

屋顶的瓦片仿佛条条火龙

即使坐着不动也汗如雨下

 

 

但盛夏也自有它的美好

池塘清荷摇曳生姿

雨后露珠玲珑剔透

山间草木郁郁葱葱

都是夏日靓丽的风景

 

灿如锦缎的晚霞

繁星闪烁的夜空

热烈张扬的向日葵

灵动翩然的萤火虫

让这个夏天更加明媚生动

 

 

民间有小暑尝新的习俗

大家将新割的稻谷碾出新米

酿造新酒,供祀祖先

感受收获的喜悦

也感谢辛勤的自己

 

 

小暑雅事

 

小暑时节,热不由己,但是处皆可纳凉意:

沉李浮瓜,凉衫冰藕,荷风送香,竹林觅萤,

江楼对月,苍山揽风,枕书而眠,席地而坐,

不疾不徐,不烦不燥,过好小暑,方显智慧。

 

【宜赏味】

忆王孙·夏词

 

宋丨李重元

 

风蒲猎猎小池塘,

过雨荷花满院香。

沉李浮瓜冰雪凉,

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宜醉景】

江楼夕望招客

 

唐丨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80.jpg 

 

【宜拥夜】

夏夜追凉

 

宋丨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宜打趣】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宋丨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宜修心】

销暑

 

唐丨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81.jpg 

小暑风俗

 

 

76日,小暑。716日,入伏。

 

 

出梅入伏

“小暑”时节,出梅入伏,江淮流域“梅雨”季节就要结束,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面临盛夏“大热”。今年716日入伏,三伏长达40天。具体来说,716日至725日为初伏,726日至814日为中伏,815日至824日为末伏。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烈日炎炎,“上蒸下煮”,体感“桑拿模式”开启,雷暴天气增多。

 

食新下饺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入伏第一天,我国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形似元宝,取“元宝藏福”之意。

 

晒伏晾经

此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晒衣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各地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也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潮湿及虫蛀鼠咬。

 

夏不坐木

俗语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木凳,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风湿和关节炎等病,因此不宜在木质凳椅上久坐。

插图丨丰子恺漫画 视觉中国

 

 82.jpg

 

天气越是燥热

我们越要提醒自己平心静气

以一颗平常心待人接物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有言:

“天下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小暑”谓何难之有?

倏忽温风至,良辰循流光而凝。

庭院蔷薇香,美景在窗外肆意。

乘风驱溽暑,赏心赖丝竹悦耳。

不与是非争,乐事为半日清闲。

 

 83.jpg

 

 

愿你如夏日艳阳灿烂明媚

也如林间清风洒脱轻盈

享受每一个美好的当下

让生命迸发出勃勃生机

分享到:

上一篇:今日七七,致敬那场永不屈服的抗争!

下一篇:【“七一”建党节】7封家书,读懂共产党人的初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