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朦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2019年10月8日
九月初十
22:05:32
寒露
太阳到达黄经195°
白露后,天气转凉
露水开始显现
直到寒露时节
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
“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
由此而来
自此,告别了秋明空旷
白日渐渐幽晦,归鸿急于南飞
秋残如血的季节到了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
在二十四节气中
最早出现“寒”字
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
“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寒露过后
清晨秋雾渐起、黄昏温度骤降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渐成往事
所以深秋又被称为“穷秋”
沿着秦岭淮河一线
向两边看去
北方白云红叶,秋色斑斓
南方梧桐遍地,秋韵正浓
京城秋风飒飒,黄栌叶红
香山红叶如霞似锦
气候宜人可登高一览秋色
江南一带作别炎热
鱼儿也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
为过冬觅食,储存能量
成为人们最适合钓鱼的时节
有“秋钓边”之说
秋收秋种此时也进入高潮
棉花产区趁天晴抓紧采收
华北地区则加快播种小麦
在南方稻区
人们还需防范“寒露风”
寒露时节菊花盛开
为除秋燥
局地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又因与农历九月重阳相近
这一习俗与登高赏菊一起
渐渐移至重阳节
俗话说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
进入寒露后
要特别注意保暖
秋天腹泻多发
还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今天也是十一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
游子背上行囊
目送雁鸟,挥手流萤
作别故土,暂离亲友
一头扎进远方的寒
伸手触摸叶尖的露
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
飘泊方千里,离悲复几重
回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
延颈遥天末,如闻故国钟
唐代诗人钱起
似乎也有同感
遥望家乡直至其凝缩为天边一点
耳畔传来的似是故土上暮鼓之声
感秋伤怀的思绪渐渐蔓延
元代的王寂则有另一番体会
这首回文诗
正反读来音谐意顺
倒也是颇有秋趣
碧空寒露松枝滴,滴枝松露寒空碧。
山远抱溪湾,湾溪抱远山。
竹疏横岸曲,曲岸横疏竹。
寒鹭宿平滩,滩平宿鹭寒。
这就是寒露
虽然自然界中的生物
草木零落,众物蛰伏
但诗意生活乐趣不减
朝饮花露,夜卧松下
虽然温度在持续滑落
芦荻轻飞,秋浓夜凉
但你我情谊未曾更改
围坐食蟹,暖酒畅叙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唐] 韩翃
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
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齐讴听处妙,鲁酒把来香。
醉后著鞭去,梅山道路长。
《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唐] 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
[唐] 孟郊
朱弦奏离别,华灯少光辉。
物色岂有异,人心顾将违。
客程殊未已,岁华忽然微。
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
远游起重恨,送人念先归。
夜集类饥鸟,晨光失相依。
马迹绕川水,雁书还闺闱。
常恐亲朋阻,独行知虑非。
《池上》
[唐] 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 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
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
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
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
谈笑明月相与闲。
寒露·谚语
白露谷,寒露豆。
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豆子寒露使镰钩,地瓜待到霜降收。
寒露三日无青豆。
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
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收瓜被雨冲,窖如烂泥坑。
寒露前,六七天,催熟剂,快喷棉。
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
九月不刨十月空。
零星时间莫白过,有空就把饲草割。
过了秋分寒露到,采集树种要趁早;
天虽凉,情愈暖
向你爱的人道一句
天寒露重
望君珍重
扫描二维码手机查看
上一篇:【我和我的祖国】国歌的故事
下一篇:今日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