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住宿书院分团委: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论党的青年工作》《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指引和生动教材,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根据团中央、团省委要求和学校工作安排,校团委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大学生“返家乡 乡当有为”社会实践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乡当有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内容
(一)“乡当有为”
1.铸信仰魂,夯思想根基。
通过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实地走访家乡红色地标,与红色事迹亲历者对话,挖掘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以多种形式呈现成果,撰写深刻的参观心得、专业的调研报告、生动的访谈记录,或制作充满创意的纪录短视频,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2.献公益爱,展青年担当。
积极投身社区服务与社会关怀活动,参与社区环境美化、关爱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为青少年提供课业辅导和心理疏导。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宣传、植树造林、环保知识科普。踊跃加入各类公益活动,如爱心义卖、动物保护、扶贫帮困等,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爱心。
3.汇智聚力,促家乡腾飞。
聚焦家乡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成就,深入特色产业园区、优秀企业和乡村基层进行调研。利用专业知识为家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科研成果在家乡转化应用。鼓励青年学子通过政企实习,深入了解家乡发展需求,撰写高质量的资政报告,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二)“乡当有味”
1.寻年俗韵,觅乡味之源。
以春节为背景,在浓浓的年味中深入民间开展民俗文化探寻之旅,积极参与春节等传统节日庆典,考察古老建筑所承载的年的记忆,聆听民俗文化讲座中关于年味的讲述。用镜头捕捉中国年的精彩瞬间,以画笔描绘出富有年味的民俗风情画卷,撰写翔实的调研报告展现民俗文化在年味中的魅力与价值。
2.品美味韵,扬非遗之光。
春节期间,深度参与非遗传承活动,体验剪纸、糖画等技艺,感受年味传承。组织非遗进社区宣传,展示非遗魅力,走进大众视野。画笔描绘民俗画卷,呈现美食民俗故事,如饺子寓意团圆,年糕寓意年年高,弘扬非遗文化,让美味与年味相融,焕发新活力。
(三)“返家乡”社会实践
1.政务实践。组织学生走进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承担具体工作。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企业实践。进一步细化实践岗位挖掘,通过大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双向匹配,组织学生参与家乡企业实际工作。鼓励相关专业学生到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参加实践。
3.乡村振兴。动员学生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开展“ 我为乡村代言”实践活动,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建设,形成调查报告。
4.公益服务。组织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以及青年之家、四点半课堂等基层?线场所,开展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5.社区服务。结合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相关工作安排,广泛开展社区实践,动员学生主动向村、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通过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
6.文化宣传。组织学生探究家乡特色文化,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好家乡生动故事,开展多种形式特别是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和网络直播等活动,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7.“挑战杯”项目孵化。利用寒假返乡的机会,深入基层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百态 ,鼓励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导向,结合“挑战杯”竞赛专题调研,对项目进行深加工,完善项目相关数据、设计、开发等,积极开展科技探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三、组织安排
(一)前期准备和组织阶段
各住宿书院分团委按照“就近就便、安全第一”的原则,组织学生个人或团队积极申报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此项工作全方位融入学校育人体系的全流程中,推动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社会实践学分认定范围,将“返家乡”社会实践经历和成果作为学生实习、综合测评认定的印证材料及学校团组织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团干部及学生会工作人员开展宣传,广泛动员学生以乡情为纽带积极参与活动。注重调动基层团支部积极性,通过主题团日、社团活动、总结分享会等形式,做好宣传动员、政策解读、培训指导、经验总结等工作,扩大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二)寒假返乡实践阶段
学生深入家乡基层一线,选择实践主题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并及时完成“返家乡”报到、“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分享,并做好实践总结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1.信息获取。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的团组织微信公众号,阅读“返家乡”系列相关推文。
2.报名申请。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 -“返家乡”栏目入口登录“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按分类、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
3.参加实践。返乡后按照当地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要求,及时了解岗位、认知岗位、适应岗位,加强学习,高质量完 成岗位任务;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秘密,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4.记录成长。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 抖音号,将实践日记、体会制作成文案和短视频,通过后台留言方式或@的方式参与投稿;及时与校院团委、指导教师、朋辈同学等分享交流,向更多的同学老师宣传展示自己的家乡。
5.总结分享。做好实践总结思考,对返乡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可以邀请指导教师做进一步提升挖掘,转化成学 术型实践成果或活动型实践成果。积极参加各级团组织开展的总结交流活动。各住宿书院分团委及时将优秀实践案例的图文素材以“实践故事+住宿书院”命名,报送到校团委组宣部魏钊老师OA,校团委微信平台将开设“返家乡”实践故事专栏进行宣传报道,截稿时间为2025年2月17日。
(三)实践总结表彰阶段
各住宿书院分团委在春季学期开学后开展社会实践评选工作,实践成果包含实践报告、摄影、设计、家乡推介短视频等,于3月15日前择优报送。校团委将依据各住宿书院分团委初评结果开展2024-2025学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成果的评选工作,对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品牌项目、优秀团队、优秀个人、优秀个人作品和优秀社会实践论文予以表彰。
实践成果材料包括:①汇总表。各住宿书院分团委提交附件《必赢nn699net2025年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申报汇总表》(优秀个人或优秀社会实践论文在其他单位提交后不得重复提交);②实践纪实材料。以图片、视频为主,记录整个实践过程,如:团队合影、实践场地、活动现场、宣传报道等,每张图片或单个视频附精炼的文字说明(每个队伍图片不少于10张,原则上不超过30张;视频为16:9横屏,mp4格式),照片拍摄规范,图像清晰、不压缩,突出活动主题,排版美观,文字字数不超过2000字,以word文档提交;③以书院为单位完成《2025年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成果汇编》。其他能证明实践成果的书面材料。
四、工作要求
(一)周密部署,突出育人实效。各住宿书院分团委要把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切实在学生中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各住宿书院分团委要把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重要团学工作,作为评优评先的考评依据。做好实践团队组建工作,组织各基层团支部积极参与并达到全覆盖。
(二)严格管理,守住安全底线。各住宿书院分团委要做好实践活动的培训指导、过程管理和安全教育,动态跟踪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守好安全底线,把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密切极端天气变化等情况,做好工作研判和安全提醒。
(三)加强宣传,扩大实践影响。各住宿书院分团委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实时播报转发、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提升我校社会实践宣传工作效率。
(四)及时总结,巩固实践成果。各住宿书院分团委要做好寒假社会实践成果的总结工作,指导实践学生向所在书院提交实践成果,并认真做好各类优秀作品的初评推荐工作,积极向校团委申报,扩大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的宣传影响力。
联 系 人:魏钊
联系电话:0371-62607650(内线:5650)
附件:必赢nn699net2025年大学生“返家乡 乡当有为”社会实践活动申报汇总表
校团委
2025年1月18日